建设通风廊道有助于城市减热
6月以来,北方地区频繁遭遇高温天气,北京气温屡破纪录。高温天气下,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天气会产生哪些影响?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,记者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。
热岛效应夜间最突出
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,从上世纪80年代起,北京就出现了城市热岛现象。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博士窦晶晶介绍,研究表明,城市热岛效应对于局地增温有一定作用,但是否对大范围温度升高有贡献,目前还未有确切的研究结论。
(相关资料图)
从已有研究来看,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特点与其他中纬度城市类似:白天较弱,夜间较强;综合四季来看,冬天较强,夏天最弱。
窦晶晶表示,夏季大气边界层较其他季节更不稳定,有利于热量扩散,因此城市热岛强度最弱。冬季大气边界层比较稳定,不利于热量垂直交换,城市热岛强度较强。
局地热岛环流或促进降水
除对气温的影响,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对降水产生影响。窦晶晶表示,城市热岛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城市局地热岛环流,局地热岛环流会促进上升运动的发展,带动降水对流系统的发展。
“但如果水汽条件不好,光有热岛环流也不行,或者热岛环流较弱,和水汽条件配合不好,也不会促进降雨的形成。”窦晶晶说。
通风廊道将带动空气流动
如何减缓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?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可作为解决方案之一。2017年发布的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中,已规划了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。计划到2035年,中心城区要建成5条一级通风廊道,多条二级通风廊道,远期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。
“通风廊道建设的目的之一,就是为了减缓城市热岛,增强城市内部的空气流动,提升人居环境。”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杜吴鹏说。杜吴鹏所在团队曾就通风廊道内外的城市热岛效应开展过试验。观测数据表明,通风廊道内的温度较临近的非通风廊道地区要低一些。在中小风速气候背景条件下,廊道内部的风比外部要略大,“就像穿堂风一样,能起到通风减热的作用。”
记者了解到,有些已形成或天然存在的廊道,比如城市公园绿地和河流,通风环境就较好,而对于通风环境偏弱的重点区域,需要在城市建设、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等过程中逐渐提升完善。
(原标题:专家解读城市热岛效应如何影响天气 建设通风廊道有助于城市减热)
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 骆倩雯
流程编辑:u032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